173-9199-6870

《2025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我国正面临严重的睡眠健康危机。这份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普遍"夜猫子"化,平均在零点后才入睡。更令人震惊的是,超四分之一人群(26%)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平均睡眠时长仅为6.85小时,远未达到健康标准。
压力如同24小时运转的“神经高压锅”,持续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褪黑素分泌,将入睡变成一场与自我意识的搏斗;而紊乱的作息则像一台失灵的“生物钟校准器”。夜间蓝光吞噬褪黑素,熬夜狂欢、报复性刷剧、跨时区差旅……这些习以为常的行为,悄然将昼夜节律撕成碎片。当褪黑素分泌峰值从深夜推至凌晨,人体便陷入“该睡时清醒,该醒时混沌”的时差地狱。更严峻的是,二者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压力催生熬夜逃避,熬夜加剧情绪失衡。
在心理压力与作息紊乱双重绞索下,传统安眠药物因依赖性与副作用逐渐被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
2025年7月,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在《Food & Function》发表突破性研究:标准化藏红花提取物在为期四周的实验中,显著改善了55-85岁受试者的睡眠效率(p=0.04)并缩短入睡时间。尽管研究对象是老年人,但其作用机制对同样受睡眠困扰的年轻人具有参考价值。
在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更多草本植物正在现代科学视角下展现助眠潜力:
肉苁蓉的核心活性成分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如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这些物质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5-羟色胺(5-HT)、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
压力型失眠的针对性机制:
苯乙醇苷可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过度激活,降低皮质醇分泌,缓解焦虑情绪。实验表明,肉苁蓉提取物可能通过重塑肠道菌群结构调节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改善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结肠5-HT表达。
间接改善体质:
中医理论中,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的功能可改善因长期压力导致的疲劳、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全身状态优化间接提升睡眠质量。
适用人群: 职场高压人群、更年期女性、老年浅睡人群。
适用人群:倒时差、倒班工作者和褪黑素分泌减少的中老年人。
灵芝中的色氨酸作为前体,通过代谢转化为5-HT并进一步合成褪黑素,自然提升睡眠诱导激素水平,尤其适合褪黑素分泌衰减的中老年人群。
灵芝多糖通过促进γ-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或释放,增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降低神经元兴奋性,缩短睡眠潜伏期。
显著降低脑内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减少中枢兴奋性信号传递,与GABA共同维持神经抑制-兴奋平衡。
适用人群:神经衰弱者、褪黑素衰减的中老年人、压力型失眠群体及疾病伴失眠者。
酸枣仁改善睡眠的作用机理主要通过多靶点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实现:其活性成分(皂苷A/B、黄酮类)能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释放,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和皮质醇水平,缓解焦虑;通过调控生物钟基因(CLOCK、PER2)稳定昼夜节律;同时清除自由基,保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受氧化损伤,从而缩短入睡时间、延长深睡眠周期。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指出:草本植物中含有的活性分子往往以多靶点、微调节方式作用,更符合人体自然生理节律。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任何助眠方案都需建立在良好睡眠习惯基础上:
睡前1小时避免蓝光照射(手机、电脑屏幕)
保持卧室温度在18-22℃ ,使用遮光窗帘
限制午睡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下午避免摄入咖啡因,晚餐不宜过饱